抵訶
成語(Idiom):抵訶(dǐ hē)
發音(Pronunciation):dǐ 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服從、不聽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抵訶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抵”意為抵抗、反抗,表示不服從;“訶”意為指責、斥責,表示不聽從。抵訶的基本含義是指不服從、不聽從別人的指示或命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抵訶一詞多用于形容不服從或不聽從上級的命令或指示。在工作場合中,可以用來形容員工不服從上級的安排或指導;在學校中,可以用來形容學生不聽從老師的教導或不遵守紀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個人不服從社會規范或道德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抵訶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時期的文學作品《世說新語》。故事中,有一位名叫馬融的官員,他在擔任官職期間,對上級的指示從不聽從,一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人們用“抵訶”來形容他不服從上級的命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抵訶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抵訶上級的指示,導致工作進展緩慢。
2. 學生應該遵守校規,不要抵訶老師的教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抵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抵抗(抵)別人的指責(訶),表示他不服從、不聽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抵訶相關的成語,例如“抵賴”、“抵死不屈”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抵訶老師,我會聽從老師的教導。
2. 初中生:他經常抵訶家長的意見,導致家庭關系緊張。
3. 高中生:學生們應該懂得抵訶不當的課外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