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lè huò bù quān ㄌㄜ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ㄑㄨㄢ樂禍不悛(樂禍不悛)
好為禍患并堅持不改。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兇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清 唐甄 《潛書·遠諫》:“其有暴君,終於不省,樂禍不悛,則有如前之所言者。”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樂禍不悛
成語(Idiom):樂禍不悛
發音(Pronunciation):lè huò bù q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因為別人的不幸而感到快樂,并且沒有悔改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禍不悛是一個貶義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快樂,并且不愿意改正自己的惡習。這種人心胸狹窄,缺乏同情心和道德觀念,只關心自身利益,不顧他人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善良、自私、冷血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對別人遭遇不幸感到快樂的人,或者那些沒有悔改意識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禍不悛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左傳》。據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做子產的大臣,他曾經對晏子說:“人之為人,不可樂禍。天之與人,不可不反也。”這句話意味著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快樂是不道德的,應該悔改。后來,人們將“樂禍不悛”這個成語形容那些無法悔改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禍不悛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樂”表示快樂, “禍”表示不幸, “不”表示否定, “悛”表示悔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別人失敗了,竟然笑得出聲,真是樂禍不悛。
2. 這個人對別人的痛苦毫不關心,可見他樂禍不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字拆解并與相關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樂可以與快樂聯系,禍可以與不幸聯系,不可以與否定聯系,悛可以與悔改聯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觀念、同情心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善惡有報”、“害人不淺”等,以加深對樂禍不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得了好成績,但他卻樂禍不悛,不愿意幫助其他同學。
2. 初中生:這個欺負別人的人從小就習慣了樂禍不悛的生活方式。
3. 高中生:那個學校的霸凌者樂禍不悛,對受害者的痛苦毫不關心。
4. 大學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樂禍不悛,沒有任何悔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