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吊
基本解釋
見“ 馬吊 ”。
亦作“ 馬弔 ”。古代博戲。始于 明 代中葉。因合四十葉紙牌而成,故又稱“葉子戲”牌分十字、萬字、索子、文錢四門,前兩門畫《水滸》人像,后兩門畫線索圖形。四人同玩,每人八葉,馀置中央,出牌以大打小。見 明 潘之恒 《葉子譜》、 馮夢龍 《馬吊牌經》。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賭博》:“ 萬歷 之末,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 天啟 中,始行馬弔之戲,而今之朝士,若 江 南、 山 東,幾於無人不為此。” 清 褚人穫 《堅瓠十集·紙牌說》:“獨是年來馬吊風馳,幾遍天下。”《歧路燈》第三四回:“不然者或是混江湖,骨牌湖,打馬吊,壓寳,大家玩玩,各投所好。”
成語(Idiom):馬吊(mǎ diào)
發音(Pronunciation):mǎ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了,馬也要吊上墻去送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吊”源于中國古代的葬禮習俗。古代人們認為,死者的馬是重要的財產,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人們會將馬吊在墻上,以示對死者的追思和送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們對死者的尊重和追思,也可用于比喻對某人的去世表示哀悼和懷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中國古代的葬禮習俗有關。在古代,馬是重要的勞動力和財產,死者的馬也被視為重要的追思對象。因此,人們將馬吊在墻上,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追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后全村人都為他馬吊。
2. 這位英雄犧牲后,全國人民都為他馬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吊”想象成一幅畫面,畫面中有人們在墻上吊著一匹馬,以此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和追思。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人記住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葬禮習俗和對死者的尊重方式,以及其他與悼念和追思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爺爺去世后,我們全家為他馬吊,感謝他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2. 初中生:這位著名作家的去世讓文學界為之馬吊,他的作品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離世讓整個科研界為之馬吊,紀念他的偉大成就。
4. 大學生:這位社會活動家為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去世讓人們為之馬吊,希望能繼續傳承他的理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