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隤
成語(Idiom):崔隤(cuī tuí)
發音(Pronunciation):cuī tu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行為失去原則,道德敗壞,無法無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崔隤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崔(cuī)意為敗壞,隤(tuí)意為失去原則。合在一起,崔隤形容一個人的品行行為極度敗壞,無法無天,不擇手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崔隤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道德敗壞,無法無天的人,如貪官污吏、不法商人等。可以用來批評和警示那些不守法律、道德底線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崔隤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個叫崔瞖的人,他是一個官員,但他貪污受賄,品行敗壞,無法無天。后來,他的行為被人揭發,最終被罷官。崔瞖的敗壞行為成為后人所厭惡和警惕的典型,因此形成了成語崔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崔隤是一個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貪污受賄,品行敗壞,真是崔隤之徒。
2. 這家公司的老板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簡直就是崔隤的化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崔隤的發音與“催退”聯想,崔隤的人品行為敗壞,就像被催退一樣,失去了原則和道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和品行相關的成語,如“貪贓枉法”、“行為不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老是偷別人的東西,真是崔隤之徒。
2. 初中生:這個網紅為了追求流量,不擇手段地制造各種炒作,簡直就是崔隤的代表。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甚至把國家的利益置之不理,真是崔隤之徒。
4. 大學生:有些商人為了追求利潤,不擇手段地欺騙消費者,他們的行為就是崔隤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