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鸞
基本解釋
亦作“ 八鑾 ”。1.八個鸞鈴。鸞,結在馬銜上的鈴鐺。馬口兩旁各一,四馬八鈴,故稱八鸞。《詩·商頌·烈祖》:“約軧錯衡,八鸞鶬鶬。” 鄭玄 箋:“鸞在鑣,四馬則八鸞。”
(2).稱天子車駕。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勒五營使按部,聲八鸞以節步。” 宋 蘇軾 《次韻蔣叔穎二首·扈從景靈宮》:“英姿連璧從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二折:“暫時匹馬去,少刻八鸞迎。”
成語(Idiom):八鸞(bā luán)
發音(Pronunciation):bā l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嘹亮、悅耳動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鸞是由“八”和“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八是數字八,表示充分、多樣、豐富的意思;鸞是傳說中的一種鳳凰,象征美好、吉祥。八鸞形容聲音嘹亮、悅耳動聽,也用來形容音樂、歌聲等美妙動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鸞一詞常用于形容音樂、歌聲或其他聲音的美妙動聽。可以用來形容歌唱家的高亢激昂的嗓音,也可以用來形容樂器演奏的悅耳動聽的聲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鸞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其中有句“八鸞發聲,有物皆備”。這句話形容了楚國的音樂之美,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贊美之情。后來,八鸞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美妙的聲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鸞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歌聲如同八鸞一般,讓人陶醉其中。
2. 這個樂隊演奏的音樂真是八鸞之音,讓人心曠神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八鸞與美妙的聲音聯系在一起,想象一只美麗的鳳凰在空中飛舞,發出悅耳動聽的歌聲。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八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進一步學習楚辭中的其他詩歌,了解古代音樂的美妙之處。
2. 學習其他形容聲音的成語,如“鏗鏘有力”、“婉轉動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歌聲就像八鸞一樣美麗動聽。
2. 初中生: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八鸞之音。
3. 高中生:他的演講聲音充滿了八鸞之音,讓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這個樂隊的音樂就像八鸞一樣,讓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