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檔板
發音(Pronunciation):dǎng b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嚴肅、態度堅決,不容置疑或輕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檔板原指古代用來放置文件的木板,引申為人的言辭或態度堅定、嚴肅,不容質疑。使用此成語時,形容人的態度堅決,毫不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個人或團體對某個問題或事情的態度堅定,毫不動搖,不容置疑的情況。可以用于表達對某個決定、立場或原則的堅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檔板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中。故事中,齊國國君孟嘗君意欲削減齊國的貴族權力,但遭到了貴族們的強烈反對。孟嘗君于是將一塊木板放在地上,向貴族們宣布:“我要將貴族的權力削減到像這塊木板一樣平坦。”這個比喻意味著孟嘗君的決心堅定,不容質疑。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木板”稱為“檔板”,用來形容人的態度堅決、不容置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檔”和“板”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自己的原則非常檔板,從不妥協。
2. 領導的講話總是檔板得讓人無法反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檔板”想象成一個堅硬的木板,代表人的態度堅定,不容質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檔板”相關的成語,如“檔案整理”、“檔案保管”等。了解這些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要求我們對待學習要態度檔板,不能馬虎。
2. 初中生(13-15歲):在面對考試時,我們應該保持態度檔板,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
3. 高中生(16-18歲):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們要有一個檔板的態度,不能隨意變換。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及以上):在職場上,我們要時刻保持一個檔板的態度,不被外界的誘惑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