扆旒
成語(Idiom):扆旒(yǐ liú)
發音(Pronunciation):yǐ l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位高權重大的人,也可指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扆,古代官員佩戴的一種帽子。旒,古代官員佩戴的一種飾物,用以表示身份和地位。扆旒合在一起形容官員的身份和地位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位高權重大的人,或者指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卷七十八·呂不韋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呂不韋是韓國的宰相,權勢極大。有一天,他去拜訪韓國的國君,國君對他說:“你身上的扆旒已經夠多了,不必再增加了。”這句話意味著呂不韋的權力已經很大,不需要再追求更高的地位。從此以后,人們用“扆旒”來形容位高權重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新上任的市長才三十歲,已經戴上了扆旒。
2. 他是一位扆旒,對于政府的決策有很大的影響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扆旒”與官員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員戴著高大的扆和旒,表示他的身份和地位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的服飾和地位象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長大后要當一個扆旒,為國家做出貢獻。
2. 初中生:他是班級的扆旒,同學們都很尊敬他。
3. 高中生:這位老師是學校的扆旒,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4. 大學生:他將來有可能成為一位政府的扆旒,為人民服務。
5. 成人:我們應該尊重位高權重大的人,因為他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就像扆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