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獃子
基本解釋
同“ 書獃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笑柄·不準》:“為官者必用讀書人,以其有體有用也。然斷不可用書獃子,凡人一獃而萬事隳矣?!?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卷三:“﹝ 言侶白 ﹞歸舟經 吳淞江 ,夜遇胠篋者,乃從容語之曰:‘財物儘爾取,有茄硯一枚,我自少習用,不忍舍也?!I曰:‘真書獃子!’因笑而擲還之。”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見后,以口噓氣,以手拂塵,上以為書獃子?!?/p>
成語(Idiom):書獃子
發音(Pronunciation):shū dāi 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書籍非常癡迷,沉迷于讀書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書獃子是由“書”和“獃子”兩個詞組合而成。其中,“書”指的是書籍,“獃子”指的是傻子。成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對書籍非常著迷,甚至沉迷到失去理智的地步。這個成語有時也用來形容一個人追求知識、學習刻苦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對閱讀非常癡迷,甚至對其他事情失去了興趣的情況。也可以用來表達對學習的熱愛和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書獃子”的故事并沒有一個具體的起源,但與中國古代文化中崇尚讀書的價值觀有關。在古代,讀書被認為是一種崇高的行為,而成為一個“書獃子”則代表著熱愛知識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書獃子,整天沉迷于讀書,其他事情都不管不顧。
2. 那個孩子是個書獃子,每天都在圖書館里度過大部分的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書獃子”這個成語的意思,想象一個人癡迷于讀書,甚至變成了一個傻子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的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并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要注意保持生活的平衡,不要過度沉迷于讀書而忽視其他重要的事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哥哥是個書獃子,每天都讀很多書。
2. 初中生:我是個書獃子,每天晚上都要看很多課外書。
3. 高中生:我朋友是個書獃子,幾乎每個周末都去圖書館看書。
4. 大學生:我室友是個書獃子,他的書架上堆滿了各種類型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