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帒
成語(Idiom):算帒
發音(Pronunciation):suàn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算賬、計算帳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算帒是一個古代的成語,帒(dài)指的是帳目、賬冊。算帒意為計算帳目,主要用于表示清算賬目、核算賬務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算帒常用于商務、財務等領域,用于描述對賬、核算、清算等操作。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表示計算賬目或核對賬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算帒這個成語的起源是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曾下令修建萬里長城,為了控制工程進度和支出,他派人負責記錄工程的帳目和花費。當時用來記錄帳目的帳冊叫做帒。后來,算帒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于表示計算賬目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算帒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算(suàn)是動詞,帒(dài)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算帒,確保財務的準確性。
2. 老板讓我去算帒,核對一下進出貨物的數量和價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算帒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財務人員,坐在辦公室里認真地算帳,核對賬目的準確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財務、核算相關的成語,如算無遺策、算無遺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每天都要算帒,記錄自己的零花錢和買的東西。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讓我們算帒,核對實驗室里的儀器和化學藥品。
3. 高中生(16-18歲):我在學校的財務部門幫忙算帒,核對學校的收入和支出。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實習的公司負責算帒,核對公司的財務報表。
5. 成年人(23歲以上):我每個月都要算帒,核對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確保財務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