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燒而走
基本解釋
◎ 可燒而走 kěshāo érzǒu
[drive away with fire] 可用火攻戰術使(他們)敗逃。走,逃跑,使動用法,使…走
可燒而走之。——《資治通鑒》
成語(Idiom):可燒而走
發音(Pronunciation):kě shāo ér z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些物體或建筑物可以燒毀,但人卻可以逃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曹操的將軍,他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木塔作為城防。敵軍攻擊時,曹操下令放火燒塔,然而在火勢燒毀木塔的同時,曹操卻帶領手下的士兵成功逃生。因此,人們用“可燒而走”來形容物體可以被毀滅,但人可以逃生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物體或建筑物在被破壞或毀滅的同時,人卻能夠逃生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在困境中能夠及時逃脫或化險為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與曹操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可燒”和“而走”兩個部分組成,表示物體可以被燒毀,但人卻可以逃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房子雖然看起來很脆弱,但它是“可燒而走”的,只要人們及時逃生,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2. 在這次火災中,雖然很多財物被燒毀,但幸好大家都及時逃生,真是“可燒而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曹操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曹操在火勢熊熊的木塔中帶領手下逃生的場景,將成語的含義與這個故事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曹操的歷史背景和其他與他相關的故事,以及其他與火災、逃生相關的成語和故事。這樣可以拓展對于“可燒而走”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玩具房子雖然被弟弟不小心破壞了,但是我還是可以玩“可燒而走”的玩具。
2. 初中生:在地震發生時,雖然很多建筑物被摧毀,但是大家都及時逃離,真是“可燒而走”。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很快,很多老舊的建筑都被拆除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保護那些有歷史價值的“可燒而走”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