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賊
基本解釋
舊時統治者對當地起義農民的蔑稱。《元史·仁宗紀二》:“庚辰, 盧陽 , 麻陽 二縣以土賊作耗,蠲其地稅賦。” 清 吳敏樹 《黃特軒傳》:“ 黃君 旋又逐之 巴陵 新墻市 ,土賊即時皆散。”
成語(Idiom):土賊(tǔ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tǔ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那些在農村或偏遠地區從事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賊一詞最初用于指代那些在農村或偏遠地區從事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的人。這些人通常沒有正當職業,生活困苦,為了生存而進行犯罪行為。土賊的行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和人民生活質量,因此被視為社會的敗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賊一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以非法手段獲取財富、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可以用來形容犯罪分子、盜賊等。使用時需要注意語境,避免冒犯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土賊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農村地區的治安相對較差,有一些人為了生計而從事盜竊、搶劫等違法行為,被稱為“土賊”。這個詞語后來被引申為形容那些以非法手段獲取財富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土”表示農村或偏遠地區,“賊”表示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經常發生搶劫案,警察正在加大力度打擊土賊。
2. 這個小偷是個土賊,經常在農村地區作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土賊”這個成語:
1. 將“土”字與農村地區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住在農村的人。
2. 將“賊”字與盜竊、搶劫等違法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偷東西的人。
3. 將“土”和“賊”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形象,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土匪”、“盜賊”等,以擴展對相關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昨天晚上,我家附近發生了一起土賊入室盜竊的案件。
2. 初中生:警察經過連續幾個月的偵查,終于將這個地區的土賊團伙全部抓獲。
3. 高中生:這個小說以土賊為主題,揭示了社會底層人士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狀態。
4. 大學生:土賊是社會的毒瘤,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凈化社會環境,建設更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