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謝
基本解釋
猶不讓,不亞。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猶日月無謝於貞明,枉矢見忘於暫出。” 南朝 宋 鮑照 《喜雨奉敕作》詩:“無謝 堯 為君,何用知 柏篁 。” 唐 杜甫 《進艇》詩:“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甖無謝玉為缸。” 仇兆鰲 注:“瓷不讓玉,言貴賤齊視也。”
成語(Idiom):無謝
發音(Pronunciation):wú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需要感謝,表示幫助他人時不求回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謝是由“無”和“謝”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不需要感謝。它表示在幫助他人時,不求對方的回報或感謝,只是出于善意和樂于助人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謝這個成語常常用于表示對別人的幫助或恩情不求回報,只希望能幫助到對方。可以用于表達感激之情,也可以用于謙虛謝絕他人的感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謝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相傳,有一位名叫楊震的人,他幫助了一個陌生人,但是他拒絕了對方的感謝。后來,這個陌生人變成了一只仙鶴,飛到楊震家里,用羽毛寫下了“無謝”二字,表示不需要感謝。從此以后,人們把這個故事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幫助他人時不求回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謝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我的幫助總是無謝的。
2. 我只是盡了一點微薄之力,無謝無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幫助他人”、“不求回報”等相關概念進行聯想,來記憶無謝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將其與故事起源中的仙鶴和羽毛進行聯想,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等,以擴展對于樂于助人精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助同學找到了丟失的書包,他對我說“無謝”。
2.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輔導非常耐心,我們對老師說“無謝”。
3. 高中生:在志愿者活動中,我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們都對我說“無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