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止
成語(Idiom):拒止(jù zhǐ)
發音(Pronunciation):jù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拒絕并制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拒止是由“拒”和“止”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指的是堅決拒絕并制止某種不良行為或不正當的要求。它強調了拒絕和制止的雙重意義,表示對不良行為的堅決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拒止常用于形容對不合法、不道德或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堅決反對和制止的場合。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拒絕貪污、腐敗行為,或者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拒止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據說,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公叔瞻的大夫,他堅決拒絕了君主的不正當要求,并制止了君主的不法行為。因此,人們用“拒止”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拒止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拒”和“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堅決拒止了公司內部的賄賂行為。
2. 學校嚴格拒止學生之間的欺凌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舉起手掌,表示拒絕,并用另一只手做出停止的手勢,表示制止。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拒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拒止相關的成語,如“拒人千里之外”、“拒人于千里之外”。這些成語都強調了拒絕和制止的意義,可以增加對拒止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拒止了同學之間的打架行為。
2. 初中生:老師拒止了我們放假后違規聚會的要求。
3. 高中生:學校嚴厲拒止了考試作弊行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拒止不合理的規定,爭取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