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ī hǎo dǎi ㄅㄨˋ ㄓㄧ ㄏㄠˇ ㄉㄞˇ不知好歹
◎ 不知好歹 bùzhī-hǎodǎi
[do not know what is good for one;take good for evil] 好壞不分,也特指誤把別人的好心當成惡意
詞語解釋
bù zhī hǎo dǎi ㄅㄨˋ ㄓㄧ ㄏㄠˇ ㄉㄞˇ不知好歹
不辨好壞。也指不能領會別人的好意。《金瓶梅詞話》第八七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徯落他,打發 武松 出門。”《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那丈人 鄭老爹 見女壻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著實教訓了一頓。”《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你我那幾個侄兒實在不知好歹,新近他二房里還要把那個小的兒叫我養活。”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好歹
成語(Idiom):不知好歹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hǎo d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懂得分辨是非輕重,不知道應該知足和感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知好歹是指一個人不懂得分辨是非輕重,不知道應該知足和感激。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他們無法正確評估事物的價值,經常對別人的好意視而不見,不知道應該感激和回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幫助和付出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懂得滿足和感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知好歹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漢書·王莽傳》。當時,王莽篡權后,任意征收重稅,百姓生活困苦。有一位名叫陳勝的百姓,因為表現出對王莽的不滿和抵抗,被王莽的手下逮捕。陳勝在被判死刑前,仍然不屈不撓地表達了自己的抗議。他說:“寧死不屈,寧可忍受死亡的痛苦,也不愿意活在這樣的社會中。”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了人們對那些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的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知(do not know)+ 好(good)+ 歹(evil)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不知好歹的人,總是對別人的幫助漠不關心。
2. 這個孩子不懂得滿足和感恩,總是要求更多的東西,真是不知好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一個不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他總是對別人的好意視而不見,不知道應該感激和回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知足常樂”、“感恩圖報”等,來加深對不知好歹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知好歹,總是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她不懂得珍惜父母的付出,經常和他們吵架。
3. 高中生:這個人不知好歹,總是想要更多的權力和金錢。
4. 大學生:他不懂得滿足和感恩,總是不知道應該珍惜眼前的機會。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國詞語“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