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屈
成語(Idiom):佶屈
發音(Pronunciation):jí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拘謹,不流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佶屈一詞源于《論語·公冶長》篇,原文為“曾子曰:‘居!吾言其佶屈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其中,“佶屈”一詞指的是言辭拘謹,不流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不流暢、不得要領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說話方式不夠流暢、不夠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公冶長”篇記載了孔子與公冶長的對話。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曾向孔子請教如何說話得體。孔子以“佶屈”來形容言辭拘謹、不流暢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佶屈為形容詞短語,由“佶”和“屈”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佶屈,讓人難以理解他的意思。
2. 這篇文章寫得佶屈冗長,需要精簡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佶屈”拆解成“佶”和“屈”兩個字,其中“佶”與“磨”諧音,可以聯想為需要磨練、琢磨才能說出流暢的言辭;而“屈”與“切”諧音,可以聯想為說話不得要領、不流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流暢相關的成語,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妹妹說話佶屈,老師讓她多練習。
2. 小學生:他的演講太佶屈了,聽得我有點困。
3. 初中生:他的回答太佶屈了,完全沒有回到問題的重點上。
4. 高中生:他的辯論辭令佶屈,沒有說服力。
5. 大學生:寫作文的時候,要注意避免佶屈的表達,要言之有物。
希望以上關于“佶屈”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