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公
基本解釋
傳說中的古代隱士。《穆天子傳》卷五:“是日也,天子北入于 邴 ,與 井公 博,三日而決。” 郭璞 注:“疑 井公 賢人而隱 祊 ,故 穆王 就之游戲也。” 清 陳維崧 《法駕導引·曹南耕表弟禮斗甚虔詞以紀之》:“ 毛女 弄琴紅捍撥, 井公 戲博紫樗蒱。”
成語(Idiom):井公
發音(Pronunciation):jǐ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貪圖便宜、不誠實,常常以欺騙、偷取、非法手段獲取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井公源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故事。秦始皇時期,有一個叫井欲的人,他為了獲得井水,不惜用偷盜的手段將水引入自己的田地。后來,秦始皇得知此事,將井欲處死,并且將他的尸體公之于眾,以警示人們不要效仿井欲的行為。由此,以井公來形容那些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批評那些不誠實、不正派的人,警示人們不要效仿他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井公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井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井”和“公”分別表示“井水”和“公之于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真是個井公之徒。
2. 這些商人為了獲取利益,不惜以井公的方式欺騙消費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井欲的故事,想象井欲被公之于眾的場景,以此來記憶井公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偷天換日”、“行賄受賄”等,了解更多關于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和不誠實行為的后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們在考試時作弊,真是井公之徒。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同學總是偷偷地用別人的作業,真是井公。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府官員收受賄賂,真是井公之徒。
4. 大學生(19-22歲):他們以不正當手段獲取高分,真是一群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