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縮
成語(Idiom):蹴縮(cù suō)
發音(Pronunciation):cù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恐懼、害怕而縮腳,也比喻因恐懼而退縮、畏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蹴縮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因為害怕或恐懼而縮起腳來。它也可以用來比喻因為害怕而退縮、畏縮,不敢前進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蹴縮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恐懼、困難或挑戰時的心理狀態。比如,一個人在面對考試時可能會感到蹴縮;一個企業在面對經濟危機時可能會蹴縮不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蹴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宣公十年,晉國侵略齊國,齊國的國君宣公非常害怕,不敢采取行動,被稱為“蹴縮之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蹴縮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蹴”表示腳向后踢的動作,第二個字“縮”表示收縮、縮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難,他蹴縮不前,一直堅持下去。
2. 考試前,他感到蹴縮,但還是勇敢地面對了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蹴縮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害怕而縮起腳來,或者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退縮、畏縮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蹴縮相關的成語,比如“躡手躡腳”、“畏縮不前”等。也可以學習一些與勇敢、堅持相反的成語,比如“膽小如鼠”、“畏首畏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夜里聽到奇怪的聲音,嚇得蹴縮起來。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他感到蹴縮不前。
3. 高中生:他在團隊項目中遇到了困難,但沒有蹴縮,而是積極解決問題。
4. 大學生:他在面試時感到蹴縮,但還是勇敢地面對了挑戰。
5. 成年人:面對生活的挑戰,他沒有蹴縮,而是勇敢地迎接。
希望這個關于“蹴縮”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