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氣候條件。莊稼活一定要趁天時;早了晚了都不好。
(2) (名)指時機。
[構(gòu)成]
偏正式:天(時
[例句]
干農(nóng)活要把握好天時。(作賓語)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作主語)天時的好壞直接影響莊稼的生長。(作定語)
反義詞
地利
英文翻譯
1.(氣候) weather; climate
詳細解釋
◎ 天時 tiānshí
(1) [the order of nature]∶自然運行的時序
天時有愆伏。——宋· 沈括《夢溪筆談》
今天時順正。——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climatic condition]∶指有利于攻戰(zhàn)的自然氣候條件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必有得天時。
是天時不如地利。
(3) [fat;God's will;destiny] 天命
非為天時。——《三國志·諸葛亮傳》
(4) [time;time of the day]∶時候
當時大家錢盡,天時又有一點多鐘,只好散了。——《老殘游記》
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象》
(1).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易·乾》:“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
(2).指時序。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歷》:“察天時以授民,則歷象不可不謹也。”
(3).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氣候條件。《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王霸》:“農(nóng)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4).猶天命。《漢書·王莽傳下》:“推是言之,亦天時,非人力之致矣。”《周書·李穆傳》:“ 周 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時若此,吾豈能違天。” 宋 秦觀 《賀蘇禮部啟》:“殆亦天時之有數(shù),豈伊人力之能為。”《封神演義》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討而誅獨夫,公何得尚執(zhí)迷如此,以逆天時哉。”
(5).氣候。 宋 楊萬里 《夏日雜興》詩:“ 金陵 六月曉猶寒,近北天時較少暄。” 清 吳偉業(yè) 《廿五日游石公山諸勝》詩:“四月將已近,天時早炎熱。”
(6).時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九回:“我見天時尚早,便到外面去閑步。”《老殘游記》第十九回:“當時大家錢盡,天時又有一點多鐘,只好散了。”湘劇《醉打山門》:“ 魯智深 :‘天時尚早,怎么把山門閉了,我罵你這一般無知之徒!’”
成語(Idiom):天時
發(fā)音(Pronunciation):tiā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氣和時間的適宜條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時是由“天”和“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天指天氣,時指時間。天時指的是天氣和時間的適宜條件。在中文語境中,天時常常用來形容某個特定的時刻或時機非常適宜,具備了最佳的條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時常用于描述人們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或時機做某件事情時,條件非常適宜,具備了最佳的環(huán)境、氣候、或時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魯國公子無忌想要出兵攻打齊國,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直到有一天,他在一次打獵中遇到了一只白鹿,白鹿突然停在了空曠的地方,無忌意識到這是天時的暗示,于是他帶領(lǐng)魯軍發(fā)動了戰(zhàn)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從此以后,“天時”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時的結(jié)構(gòu)是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我們要抓住。
2. 他選擇在這個天時地利的時候提出辭職。
3. 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關(guān)鍵在于把握好天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時”這個成語與天氣和時間相關(guān)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陽光明媚、天時合適的時刻,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感受到一種非常舒適和適宜的狀態(tài)。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天氣和時間相關(guān)的成語,比如“日久天長”、“時光荏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的天時很好,我們可以去公園踢足球。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考試前選擇了一個天時地利的時機來復習功課。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是否能抓住天時,及時推出產(chǎn)品。
希望這個關(guān)于“天時”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