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
基本解釋
(1).一顆星。《晉書·天文志上》:“極東一星曰柱下史。”《宋書·符瑞志上》:“赤方中有兩星,青方中有一星,凡三星,皆黃色。”參見“ 一星終 ”。
(2).一點兒。 唐 李群玉 《仙明州口號》詩:“半浦夜歌聞盪槳,一星幽火照叉魚。”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這頭巾在菜園里埋伏許多時,可怎生無半點兒塵絲,一星兒土漬?”《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你使我八兩銀子,空吃我這許多時草豆,一星活兒不肯替做,我該白養活你不成?” 冰心 《寄小讀者》九:“父親記否我少時的一夜,黑暗里跑到山上的旗臺上去找父親。一星燈火里,我們在山上下彼此喚著。”
(3).衡器上作標記的一個小點。《宋史·律歷志一》:“其衡合樂分冊一尺四寸,重一錢半,錘重六錢,盤重四錢,初毫至稍,布二十四銖,下別出一星,等五絫。”
(4).舊時用銀為貨幣時,常稱-錢為一星,即沿衡器上的標記而來。
成語(Idiom):一星
發音(Pronunciation):yī x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少、極少的數量或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星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數量極少或程度極低的事物。它可以用來描述數量很少的物品、程度很低的情況或者程度很輕微的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星常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數量或程度很少,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比如,你可以用它來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很低,一場比賽的結果非常懸念,或者一個人的成績非常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選·楊雄集序》中。它的原始意思是指天空中的星星,用來形容數量很少的星星。后來逐漸引申為形容其他事物的數量或程度很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星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書的銷量一星,幾乎沒有人買。
2. 他的成績一星,連及格都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一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顆孤獨的星星在天空中閃爍,表示它的數量很少。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一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數量或程度相關的成語,比如一點兒、一絲一毫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一星。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狗狗只有一星的體重。
2. 初中生:這個問題我只懂一星的知識。
3. 高中生:她的繪畫水平只有一星,還需要努力提高。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成功幾率只有一星,我們需要制定更好的計劃。
5. 成人:他的表演水平只有一星,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