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
基本解釋
◎ 下學 xiàxué
[let out] 學校一天或半天課業完畢,學生回家
近義詞
詳細解釋
(1).謂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下達。”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下學人事,上知天命。” 宋 陳亮 《經書發題·論語》:“《論語》一書,無非下學之事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一:“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謂上達未當學,且説下學,是分下學上達為二也。” 清 黃宗羲 《復秦燈巖書》:“弟究心有年,頗覺其同處在下學,異處在上達。”
(2).最差的學習。《文子·道德》:“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
(3).向地位或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戰國策·齊策四》:“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媿下學。”
(1).放學。 宋 陸游 《東吳女兒曲》:“阿弟貪書下學遲,獨揀詩章教鸚鵡。”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一折:“這早晚怎生不見孩兒下學來?” 李文元 《婚事》:“按往常,她每夜從民校下學回來,總照常如是要再讀一陣,寫一陣。”
(2).入學;開始學習。 明 金鉉 《易說》:“閑邪存誠,修辭立誠,下學入門,決當以此為的。”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修辭》:“后之君子,於下學之初,即談性道,乃以文章為小技,而不必用力。”
(3).謂至太學或府、縣學宮視察。 明 權衡 《庚申外史·庚寅》:“先兩日, 脫脫 丞相率省屬下學勉勵。至階,祭酒 呂思誠 下階迎。”《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小弟到衙門去謁見,老父母方才下學回來。”
成語(Idiom):下學(xià xué)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x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業不好或輟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學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學業成績不好或輟學的情況。它通常用來描述學生在學校中表現不佳或沒有完成學業。下學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或沒有獲得高等教育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學可以用于討論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描述一個人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它可以在家庭、學校、工作場所或社交場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學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在古代,教育是富人的特權,窮人的子女往往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教育。因此,下學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窮人家孩子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學由兩個漢字組成,下和學。下表示低下、不好的意思,學表示學習、教育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習成績太差了,老師常常說他是個下學的學生。
2. 由于家庭貧困,他不得不下學去工作養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學”與學習成績不好或輟學的情況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嘗試將下學與“下降”或“下滑”等詞語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學習成績不好或輟學的情況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教育體制的變革以及教育不公平的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因為上課不認真,成績一直下滑,老師說他是個下學的學生。
2. 初中生:小紅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下學去工作,無法繼續接受正規的教育。
3. 高中生:他的成績一直不好,不得不考慮是否要下學去找工作。
以上是關于中國詞語“下學”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