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謫
成語(Idiom):參謫
發音(Pronunciation):cān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參與辯論或討論,爭辯觀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參與辯論或討論,爭辯觀點。多用于貶義,形容人喜歡爭論,好爭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歡爭辯、好爭辯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參與辯論或討論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參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孔子。據說,孔子曾經在參與辯論時,與其他人爭論觀點,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參謫一詞就用來形容參與辯論或討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參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參”和“謫”分別是動詞,“參”表示參與,參加,而“謫”表示辯論,爭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參謫,不管別人同不同意他的觀點。
2. 這個學生總是參謫,不管老師講什么他都要爭辯一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參謫”與“參加辯論”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辯論和爭辯相關的成語,如“爭論不休”,“辯論不休”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在班級討論中參謫,爭論了很久。
2. 初中生(13-15歲):同學們在辯論賽中積極參謫,表達自己的觀點。
3. 高中生(16-18歲):學生會會議上,同學們就校園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參謫。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就該領域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參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