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供
基本解釋
謂審問取口供。 清 趙翼 《簷曝雜記續(xù)·妖民吸精髓》:“此聲既揚,縣尉某先拘其妾某氏訊供。諸被害家亦爭控於官,然無贜證。” 清 李伯元 《南亭筆記》卷七:“ 馬新貽 知己必死,遺命速殺 汶祥 ,不必訊供,蓋恐其暴己丑也。”《冷眼觀》第二八回:“一不要出票拿人,二不要開堂訊供。”
成語(Idiom):訊供
發(fā)音(Pronunciation):xùn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供認罪行或提供證據(j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訊供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訊指的是審訊、訊問的意思,供指的是供認、供詞的意思。訊供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審訊中供認罪行或提供證據(jù)。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犯罪嫌疑人在警方的審問下坦白交代罪行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訊供這個成語常用于法律、刑偵類的文本和對話中,用來形容犯罪嫌疑人在審問中供認罪行的情況。它也可以用于一般的討論中,表示某人主動承認錯誤或提供證據(j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訊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法制度。在古代,審判過程中常常使用審訊和訊問的方式來獲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詞和證據(jù)。訊供這個成語就是形容犯罪嫌疑人在審問中供認罪行或提供證據(jù)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訊供是一個動詞+名詞的結構,其中“訊”作為動詞,表示審訊、訊問的動作,“供”作為名詞,表示供認、供詞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警方的嚴厲審訊下,犯罪嫌疑人最終訊供了他的罪行。
2. 老王為了減輕刑罰,主動訊供了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訊供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審問時,他在訊問中供認了自己的罪行,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法律、刑偵類的知識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刑法制度和審訊方式,以及現(xiàn)代刑事偵查的方法和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被老師審問后,訊供了他偷看同學作業(yè)的事實。
2. 初中生:警察通過嚴密的審訊,終于訊供了嫌疑人的犯罪事實。
3. 高中生:在法庭上,被告人訊供了自己的罪行,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4. 大學生:研究生在實驗室被導師訊問后,訊供了自己數(shù)據(jù)篡改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