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號
成語(Idiom):旗號
發音(Pronunciation):qí 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種標志或口號,代表一種信仰、目標或主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旗號通常用來指代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標志或口號。它可以代表一種信仰、目標或主張,并且常常被用來表達某個群體或組織的特定意圖或宣言。這個成語的使用通常帶有強烈的象征性,用于強調某種立場或主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旗號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某個群體或組織的標志性口號或行動。它可以用來表示某個政治團體的宣傳口號,或者某個公司的標志性產品。此外,旗號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信念或目標,以及一種行動的象征意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旗號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一百二十六下·孝成帝紀下》中。當時,漢朝的孝成帝劉驁曾經派人去西域迎接佛經,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佛經沒有送到,只是送來了一面旗幟。孝成帝非常失望,但是他仍然將這面旗幟視為佛經的象征,將其作為宮廷的標志。從此,人們就開始用“旗號”來形容某種代表信仰或目標的標志或口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旗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旗指的是一種標志性的旗幟,號指的是一種口號或標志性的聲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治團體的旗號是“民主、自由、平等”。
2. 這個公司的旗號是“質量第一,顧客至上”。
3. 他的旗號是“為人民服務,奮斗到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旗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旗號的發音“qí hào”與“起號”相聯想,表示成為某種標志或口號的開始。
2. 將旗號的意義與旗幟和口號聯系起來,形象化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旗號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標志、口號或信仰相關的成語,如“標榜”、“口號”、“信條”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的旗號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2. 初中生:這個社團的旗號是“奮發向前,共創輝煌”。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的旗號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4. 大學生:我們學院的旗號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5. 成人:我的旗號是“積極向上,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