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甔
基本解釋
猶無甔石。 宋 蘇轍 《送李鈞郎中》詩:“東南乞麾尚可得,白首誰念家無甔。”
成語(Idiom):無甔
發音(Pronunciation):wú d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骨氣、沒有節操、沒有原則,形容人品行低下,沒有底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甔是由“無”和“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無”表示沒有,沒有的意思;“甔”表示骨氣、節操、原則。無甔形容一個人沒有骨氣,沒有節操,沒有原則,品行低下,沒有底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甔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一些道德敗壞、不講道德的行為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甔這個成語源于《莊子·天運篇》。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他在《莊子》一書中寫道:“有人于乎無甔者,無甔者,其心也。”意思是有些人沒有骨氣,沒有原則,沒有底線,這是他們的內心問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真是無甔,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沒有底線。
2. 他為了錢可以不擇手段,真是無甔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無甔這個成語。可以將“無”字與“甔”字進行對比,想象一個人沒有骨氣、沒有節操,形象地展示了無甔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無甔這個成語后,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無恥”、“無底線”等,了解更多有關道德和品行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欺負別人,真是一個無甔的人。
2. 初中生:這個作弊的學生真是無甔,沒有骨氣。
3. 高中生:他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真是一個無甔之徒。
4. 大學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受賄,真是沒有底線,完全是個無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