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聰
基本解釋
(1).謂司聽察。指彈劾糾察。《左傳·昭公九年》:“女為君耳,將司聰也。”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于百里。” 逯欽立 校注:“司聰,為皇帝聽察民隱。” 唐 元稹 《楊汝士授右補闕制》:“我國家設司諫署,以神明其耳目……方我傾聽之始,命爾司聰之榮。”
(2).官名。 新莽 設置。負責聽察臣下過失。參閱《漢書·王莽傳中》。
成語(Idiom):司聰
發音(Pronunciation):sī c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聰明敏捷,頭腦靈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聰由“司”和“聰”兩個字組成。司,本義為掌管、主持;聰,本義為耳聰目明。司聰形容人機智聰明,頭腦靈活,反應敏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聰多用于形容人的聰明才智,可以用于贊美他人的智慧和機智。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韓彭傳》中。據記載,韓彭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有才能的官員,他以聰明才智著稱,被人們譽為“司聰”。從此,司聰成為形容人聰明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司”和“聰”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雖小,卻司聰過人,被老師和同學們稱贊。
2. 這位科學家思維敏捷,真是司聰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司聰。可以想象一個司機(司)聰明地駕駛著一輛車,靈活應對各種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相關成語:聰明才智、才高八斗、機智過人等。
2. 學習相關詞語:聰明、機智、靈活等。
3. 了解韓彭的故事和其他有關聰明才智的歷史人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班上的司聰之人,每次問題都能迅速解答。
2. 初中生:老師夸獎我司聰,說我在課堂上的回答總是準確無誤。
3. 高中生:他的思維非常靈活,是我們班級里的司聰之才。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主席,他需要有司聰的頭腦來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