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丁
基本解釋
(1).每戶中的成年男子。《元史·世祖紀二》:“﹝ 中統 三年三月﹞庚申,括 北京 鷹坊等戶丁為兵,蠲其賦。” 清 惲敬 《新喻東門漕倉記》:“坊長、地保以酒食召管首,管首召戶丁,為期悉納之坊長、地保,坊長、地保納之官,故賦稅無后時者。”
(2).泛指丁口。《六部成語·戶部》“戶丁”原注:“通族中之丁口也。”
成語(Idiom):戶丁
發音(Pronunciation):hù d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戶籍登記的人,也泛指平民百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戶丁原指戶籍登記的人,后來泛指平民百姓。成語“戶丁”常用來形容人們的身份低微,地位卑賤。它通常用于貶義,表示被人看不起、被人欺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社會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人,或者用于批評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魏策一》中有一則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太子申生在外游歷時,遇到了一個農夫。農夫問太子:“你是什么人?”太子回答:“我是魏國的太子。”農夫不以為然地說:“你不過是個戶丁罷了。”這個故事中的“戶丁”一詞,后來就成為了形容平民百姓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就是一個戶丁,一直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2. 在那個封建社會,平民百姓只能做一輩子的戶丁,沒有其他出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戶丁”與“平民百姓”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封建制度,了解戶籍制度對人們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保安叔叔是個戶丁,每天都在門口守護著我們。
2. 初中生:在古代,大部分人都是戶丁,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3. 高中生: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注重個人能力,不再局限于出身,所以不要再用“戶丁”這個詞來貶低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