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巾
基本解釋
古儒者所戴的軟帽。形制似方山冠。 唐 李白 《嘲魯儒》詩:“足著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明 徐咸 《西園雜記》卷上:“ 嘉靖 初年,士夫間有戴巾者,今雖庶民亦戴巾矣;有唐巾、程巾、坡巾、華陽巾、和靖巾……方山巾、陽明巾,巾制各不同。閭閻之下,大半服之。”
成語(Idiom):方山巾(fāng shān jīn)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shān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高尚,有志向有抱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山巾源自《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的故事。故事中,衛將軍驃騎的士兵們都戴著方形的山巾,意味著他們的品行高尚,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因此,“方山巾”成語形容一個人有志向、有抱負,追求高尚的品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追求高尚的品行,或者用于激勵他人追求進步和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記載了衛將軍驃騎的士兵們都戴著方形的山巾的故事。這些士兵們都是有志向、有抱負的人,他們的品行高尚,追求高尚的目標。因此,“方山巾”成語就成為了形容一個人有志向、有抱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方山巾”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輕時就立下志向,一直戴著方山巾。
2. 這位科學家一生都戴著方山巾,追求科學的真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山巾”這個成語與衛將軍驃騎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士兵們戴著方形的山巾,追求高尚的品行和抱負。可以通過制作關聯圖或者編寫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志向、品行相關的成語,如“志在四方”、“品德高尚”等。同時,也可以學習更多與古代軍事、歷史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戴上方山巾,將來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初中生:他一直戴著方山巾,追求卓越的人生。
3. 高中生:他立下志向,一直戴著方山巾,努力考取重點大學。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要戴著方山巾,追求專業的深入學習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