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
基本解釋
春秋 時 山戎 屬國。其地約在今 河北 灤縣 、 遷安 間。公元前六六四年為 齊恒公 所滅。《國語·齊語》:“遂北伐 山戎 ,刜 令支 、斬 孤竹 而南歸。” 韋昭 注:“二國, 山戎 之與也。刜,擊也;斬,伐也。 令支 ,今為縣,屬 遼西 。”《逸周書·王會》作“不令支”,《管子·小匡》作“泠支”,又《輕重戊》作“離支”,《呂氏春秋·有始》作“令疵”,《史記·齊太公世家》作“離枝”。
成語(Idiom):令支
發音(Pronunciation):lìng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言行舉止得體,令人佩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令支是由“令”和“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令字表示使人,支字表示舉止。令支一詞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得體,令人贊賞和佩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令支一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品德和舉止得體的情況。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言行上表現出的高尚品質,也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言行不當,不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令支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從字義上來看,令支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文化中對于人的品德和禮儀的重視。在古代社會中,一個人的品德和舉止是受到高度重視的,令支一詞就是對于這種重視的體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令支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字義相近,形象生動,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令支舉止令人欽佩。
2. 她的令支品質使她成為了大家的榜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令支成語可以通過將“令”字和“支”字進行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以令人佩服的姿態站在支撐他的支柱上,形象地表達出令支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令支相關的成語,如令行禁止、令人發指等,可以擴展對于令支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令支舉止,讓我非常佩服。
2. 初中生:老師的令支品質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3. 高中生:他的令支舉止使他在同學中贏得了尊重。
4. 大學生:她的令支品質使她成為了社團的領導人。
5. 成人:他的令支行為讓他在職場上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