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牘
基本解釋
[釋義]
(名)古代用約長一尺的木簡寫信,后稱書信為“尺牘”。
[構成]
偏正式:尺(牘
近義詞
函牘、尺簡、尺書、文書、文牘、信札、尺素、書翰、書信、翰札、簡牘、信件、竹簡、書牘、書函、書柬、書札、函件
英文翻譯
1.(書信寫法示范) a model of epistolary art
詳細解釋
◎ 尺牘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長一尺的木簡;信札
與人尺牘,主皆臧去以為榮?!?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陳遵傳》
寄長懷于尺牘?!藕V《吊比干文》
(1).長一尺的木簡。古代用以書寫?!?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北海靖王興傳》:“及寢病,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 李賢 注:“《説文》云:‘牘,書版也。’蓋長一尺,因取名焉。”《三國志·魏志·胡昭傳》:“ 胡昭 善史書,與 鐘繇 、 邯鄲淳 、 衛顗 、 韋誕 并有名,尺牘之跡,動見楷模?!薄?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作>詩》:“誰謂情可書,盡言非尺牘?!?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盡其情也?!?明 徐渭 《會稽縣志諸論·山川論》:“一圣君、一賢相,書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滿一尺牘;今志 會稽 者,書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數十紙而未終。”
(2).信札,書信?!?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論》:“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禰衡 代書,親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唐 歐陽詹 《送張尚書書》:“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於胸襟矣,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於人乎?”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七:“嘗有應制科人 成鋭 ,集詩三篇,國子博士 侯君 以獻於 隨 , 隨 覽之,乃親筆尺牘答 侯君 。” 劉師培 《<文章學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詞,則為奏疏;有同輩相告之詞,則為書啟尺牘。” 魯迅 《花邊文學·一思而行》:“看 鄭板橋 《道情》一遍,談幽默十天,買 袁中郎 尺牘半本,作小品一卷?!?br>(3).文辭?!?a href="/r_ci_d537d848afe66ea65a9da42a01beb74d/" target="_blank">南史·蔡景歷傳》:“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貧好學,善尺牘,工草隸。”《資治通鑒·漢靈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學,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諸生能為文賦者并待制 鴻都門 下,后諸為尺牘及工書鳥篆者,皆加引召?!?金 元好問 《中州集·劉勛》:“ 少宣 長於尺牘,落筆皆有可觀。”
(4).指墨跡,字跡。《新唐書·儒學傳上·歐陽詢》:“ 詢 初效 王羲之 書,后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p>
成語(Idiom):尺牘(chǐ dú)
發音(Pronunciation):chǐ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信、文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尺牘指的是書信、文書等文件。成語中的“尺”是指尺寸,表示文件的大小;“牘”是指木牘,表示寫字的木板。尺牘常用來形容文書繁多、瑣碎繁瑣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尺牘一詞常用于形容文書繁多、瑣碎繁瑣的情況,特別是在辦公場景中??梢杂脕硇稳菸募逊e如山、繁瑣的文書工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尺牘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書寫文書常常使用木牘作為書寫工具,因此尺牘成為了文書的代名詞。而尺牘這個成語則是在古代文人墨客們的創作中逐漸流傳開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尺牘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司的行政工作繁忙,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尺牘。
2. 這份文件太多了,我已經被這些尺牘弄得頭疼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文書”、“文件”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比如想象自己面對一堆堆的文件、紙張,來幫助記憶尺牘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書、文件相關的成語,如“紙上談兵”、“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發了好多尺牘給我們,讓我們寫作業。
2. 初中生:我每天都要寫好幾封尺牘給老師,請假、請缺席都要寫。
3. 高中生:升學申請的尺牘真的太多了,需要準備很多材料。
4. 大學生:寫論文的時候,需要查閱大量的尺牘資料。
5. 成年人:工作中處理尺牘成了家常便飯,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