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朔
成語(Idiom):飽朔(bǎo shuò)
發音(Pronunciation):bǎo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吃飽后又餓,形容貪吃的人永遠不會滿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飽朔是由“飽”和“朔”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飽,意為吃飽;朔,意為指朔日,即每月初一。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吃飽了就會餓,形容貪吃的人無論吃多少都不會滿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飽朔多用于形容貪吃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無法滿足的欲望或需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篇》中。莊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非常貪吃,他吃了很多東西后還是覺得餓,于是他去找一個智者求助。智者告訴他,他的胃口很大,因此無論吃多少都不會滿足。這個故事用來形容貪吃的人貪得無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飽朔之人,吃了一大碗飯后還要再來一碗。
2. 這個孩子的胃口真大,真是個飽朔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吃飽了但還是餓的情景,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貪吃相關的成語,如“貪吃蛇”、“咬文嚼字”等,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飽朔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吃了一碗米飯,還是餓,真是個飽朔之人。
2. 初中生:他吃了一整個披薩,還想再吃一個,真是個飽朔之人。
3. 高中生:他不僅吃了一頓大餐,還吃了一大盒零食,真是個飽朔之人。
4. 大學生:他吃了一桌子菜,還要再點一份,真是個飽朔之人。
5. 成年人:我吃了一碗面,還是餓,真是個飽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