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簿
基本解釋
文冊簿籍。《后漢書·循吏傳·秦彭》:“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別肥塉,差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鄉縣。”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牀,各以錦繡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當日晚算了帳目,把文簿呈 張員外 。”《水滸傳》第一一九回:“眾多將佐功勞,俱各造冊,上了文簿,進呈御前。”
成語(Idiom):文簿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書、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簿是指記錄文字的書籍或文件。它可以是指官府、機關、學校等地方保存的文件,也可以是普通人家中的書籍、檔案等。文簿一詞強調了文字的重要性和記錄的功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簿一般用于形容或指代與文字、文件相關的事務。在現代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辦公室中的文件、學校中的教材、圖書館中的書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簿一詞起源于古代,最早見于《論語·陽貨》:“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這里的“空空如也”意為沒有知識,沒有學問。后來,人們將學問比喻為書籍,而將沒有學問的人比喻為沒有書籍,就用文簿來形容沒有學問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簿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的書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文簿。
2. 辦公室里的文簿需要定期整理和歸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文簿”。可以想象自己在一間書房里,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和文件,這些書籍和文件就是文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文簿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文案”、“文籍”、“文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翻閱繪本和繪畫集,它們就像是我的文簿。
2.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每天都帶好文簿,記錄學習和作業情況。
3. 初中生:這個學期我們要寫一份調查報告,需要整理大量的文簿資料。
4. 高中生:我在圖書館借了幾本文簿,準備做一些研究。
5. 大學生:我正在整理我的學術文簿,準備發表一篇論文。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