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饔飧不繼 (yōng sūn bù jì)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sūn bù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食物不夠吃,無法繼續供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饔飧,古代宴會上的一種飯食,用來招待賓客。不繼,指供應不上。該成語比喻資源不足,無法滿足需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物資匱乏,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精神上的滿足不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紅樓夢》中有一段描述賈府家宴的描寫,其中提到了“饔飧不繼”這個成語。這段描寫表達了賈府家宴的奢華和浪費,也暗示了賈府的衰敗和資源匱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饔飧不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物資短缺,災區的饔飧不繼,很多人陷入了饑餓之中。
2. 這個小村莊人口眾多,但是資源有限,很容易出現饔飧不繼的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擁孫不季”,孫子多了,但是沒有季節來孕育新生命,形容資源匱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資源匱乏和災難,例如饑荒和戰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冰淇淋賣完了,我餓得饔飧不繼。
2. 初中生:學校食堂的菜品不夠豐富,有時候會出現饔飧不繼的情況。
3. 高中生:考試前幾天,大家都在圖書館學習,吃的東西都沒有了,簡直饔飧不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