蹣行
成語(Idiom):蹣行 (pán xíng)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走時腳步不穩定,搖擺不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蹣行形容人行走時腳步不穩,步履蹣跚,搖擺不定。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行動遲緩,無法穩定前進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蹣行一般用于貶義,形容人行走時不穩定、遲緩,常用于形容病人、老人或殘疾人行走時的狀態。也可以用來比喻某種行動的不果斷、不堅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蹣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許慎傳》中,當時的解釋是指行走時腳步不穩定。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用于形容人行動遲緩、不穩定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蹣行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蹣”表示行走時腳步不穩定,第二個字“行”表示行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年紀大了,行動越來越蹣行。
2. 這個病人的腳傷很嚴重,導致他只能蹣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蹣行”與行走腳步不穩定的形象聯系起來,如一個人腳步蹣跚地行走,搖擺不定的形象,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蹣行”相關的成語,如“蹣跚”、“蹣跚學步”等,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腿受傷了,只能蹣行去上學。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在操場上蹣行一圈,鍛煉平衡能力。
3. 高中生:她在演講比賽中忘詞了,蹣行般地結束了演講。
4. 大學生:他在事業上蹣行了很久,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5. 成年人:年紀大了,膝蓋不好,只能蹣行著參加親友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