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厥
基本解釋
宋 時俗語。謂卑劣,卑賤。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陶尚書 穀 嘗曰:‘尖簷帽子卑凡廝,短靿靴兒末厥兵。’末厥,亦當時話。” 宋 劉攽 《中山詩話》:“今人呼禿尾狗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曰厥。故 歐公 記 陶尚書 詩語‘末厥兵’,則此兵正謂未賊爾。”一說謂倔強兇悍。 元 李治 《敬齋古今黈》卷七:“大抵末厥者,猶今俚俗言木厥云耳。木厥者,木強刁厥之謂。”
成語(Idiom):末厥(mò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mò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接近盡頭,即將結束或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末厥是由“末”和“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末”表示末尾、結束,“厥”表示滅亡、消亡。末厥的基本含義是指事物接近盡頭,即將結束或消亡。它用來形容一個事物或情況已經到達了極限,無法再持續下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末厥常用于描述一些臨近崩潰、破產、滅亡的事物或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經營困難,即將倒閉;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政權即將滅亡;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身體虛弱,臨近死亡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末厥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與之相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末厥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復雜的構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經營不善,已經到了末厥的邊緣。
2. 這個政權腐敗不堪,已經接近末厥了。
3. 他身體虛弱,已經末厥在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末厥”與“末尾”和“滅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事物或情況接近末尾,即將滅亡的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末厥相關的成語來延伸學習。比如,“末路”表示事物走到盡頭,“厥后”表示事物之后的情況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玩具熊快要末厥了,它的眼睛都掉了。
2. 初中生:這個小鎮上的小商店越來越少,已經末厥了。
3. 高中生:這個政權已經末厥,人民需要新的領導。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