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慄
基本解釋
戰栗。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佞幸盤荒》:“﹝ 史彌遠 ﹞權勢赫烜……宮宴時,有伶人執拳石,以大鉆鉆之,久而不入,嘆曰:‘鉆之彌堅!’一伶遽撲其首曰:‘汝不去鉆 彌遠 ,卻來鉆“彌堅”,可知道鉆不入也?!e座弁慄。翼日, 彌遠 杖伶人而出之境。”
成語(Idiom):弁慄(biàn lì)
發音(Pronunciation):biàn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度恐懼或害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弁慄是由“弁”和“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弁”指的是頭上的冠帶,“慄”指的是身體戰栗。弁慄形容人在恐懼或害怕的情況下,身體戰栗,頭上的冠帶也不穩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弁慄常用于形容人在面臨極端恐懼或害怕的情況下的表現,如遇到危險、惡劣的環境或是聽到驚人的消息等。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內心極度不安和恐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慄的人因為害怕而戰栗,頭上的冠帶也不穩定。后來,人們用這個故事來形容人在恐懼或害怕時的表現,就形成了成語“弁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那個恐怖的故事后,整個人都弁慄了。
2. 在黑暗的森林中,他弁慄地望著四周的陰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頭上的冠帶不穩定”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極度恐懼或害怕的情況下,身體戰栗,頭上的冠帶也不穩定,這樣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恐懼和害怕相關的成語,如“驚恐萬狀”、“心驚肉跳”等,以豐富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蟑螂我弁慄了。
2. 初中生:聽到那個恐怖的故事,我整個人都弁慄了。
3. 高中生:在漆黑的森林中,他弁慄地望著四周的陰影。
4. 大學生:面對考試失敗的壓力,他弁慄不已。
5. 成人:聽到那個可怕的消息,我內心弁慄,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