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
基本解釋
(1).古以十萬平方里為“一封”。《梁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成十為終,終十為同,同方百里;同十為封,封十為畿。畿方千里……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十萬井,定出賦六萬四千井,戎馬四千匹,兵車千乘,此諸侯之大者也。”
(2).指單峰(駝)。《漢書·西域傳下·大月氏國》:“出一封橐駝。” 顏師古 注:“脊上有一封也。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3).表數量。用于書信等封緘之物。 唐 王昌齡 《別李浦之京》詩:“小弟隣莊尚漁獵,一封書寄數行啼。”《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少不得修了一封家書,差人接取家眷入京。”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紙窗兒前,照臺兒后,一封兒小簡,掉在纖纖手。”《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親家寫一封字來。”
英文翻譯
1.a (letter)
成語(Idiom):一封(yī fē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封信或一封書信,也可表示一封信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封”通常用來形容寫信的數量,也可以用來形容寫信的程度或重要性。它強調了信件的數量或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
1. 形容寫信的數量:他一封接一封地寫信,非常忙碌。
2. 形容寫信的程度或重要性:這是一封他寫給家人的重要信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一封”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中“封”字的意義衍生而來的。在古代,人們用封套來封裝信件,因此“一封”就成為了表示一封信的形容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一”和“封”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收到了一封來自老朋友的信件。
2. 他寫了一封長長的道歉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一封”的方法可以是將其與寫信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寫信的情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寫信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信箋”、“書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寫了一封給爸爸媽媽的信,告訴他們我多么愛他們。
2. 小學生:我收到了一封來自外婆的信,她說她很想我。
3. 中學生:他寫了一封感謝信給老師,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4. 大學生:我寫了一封求職信,希望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5. 成年人:我收到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參加朋友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