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xiū biān fú ㄅㄨˋ ㄒㄧㄨ ㄅㄧㄢ ㄈㄨˊ不修邊幅(不修邊幅|不脩邊幅)
◎ 不修邊幅 bùxiū-biānfú
[be slovenly in attire and demeanour;not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指性情浪漫,行為隨便,不拘小節的人。今泛指不守禮俗,行動隨便,或自我為是,旁若無人者,亦指著裝打扮和外貌的修飾整理不注重
詞語解釋
bù xiū biān fú ㄅㄨˋ ㄒㄧㄨ ㄅㄧㄢ ㄈㄨˊ不修邊幅(不修邊幅|不脩邊幅)
亦作“ 不脩邊幅 ”。 《后漢書·馬援傳》:“ 公孫 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李賢 注:“言若布帛脩整其邊幅也?!焙笮稳莶恢v究服飾、儀表為不修邊幅。《舊唐書·文苑傳下·溫庭筠》:“初至京師,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塵雜,不脩邊幅?!?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其年 短髯,不修邊幅?!?高云覽 《小城春秋》第十一章:“ 陳四敏 的外表缺乏一般地下工作者常有的那種窮困的、不修邊幅的特征?!?/p>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修邊幅
成語(Idiom):不修邊幅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ū biā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不注重外表修飾,不講究穿著打扮,形象不整潔,不整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修邊幅形容一個人不注重外在形象的整齊與美觀,不講究儀容儀表。這種態度常常被視為不懈怠、不拘小節和不拘泥于形式的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懶散,不整潔,或者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得體,不合時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不修邊幅”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不修邊幅》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王夢的人,他不注重外表修飾,穿著襤褸,不修邊幅。有一次,他去見一個官員,官員看到他的不整潔外表,認為他沒有禮貌,不尊重他人。于是,官員對王夢發火,并將他趕出了門。這個故事成為了“不修邊幅”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修邊幅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不修邊幅,但是他的內在素質非常出色。
2. 她整天只顧學習,不修邊幅,所以外表顯得有些邋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修邊幅”這個成語與一個不整潔、不修飾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一個穿著襤褸的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外在形象相關的成語,例如“衣冠楚楚”、“一表人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不修邊幅,經常穿著臟兮兮的衣服上學。
初中生:她不修邊幅,頭發凌亂,不整潔。
高中生:他雖然不修邊幅,但是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