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束
成語(Idiom):裹束 (guǒ shù)
發音(Pronunciation):guǒ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束縛、限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裹束指被束縛、限制,無法自由行動或發揮。形容受到各種約束而感到局促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受到各種限制、束縛的情況,如受到社會規范、道德約束,或受到他人的控制、壓迫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裹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刑罰方式。在古代,有一種刑罰叫做“五刑”,其中之一就是腳裹束。這種刑罰是將犯人的雙腳用繩子或布條綁緊,使其無法自由行動。因此,人們將受到各種限制、束縛的情況比喻為裹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創造力受到了各種限制,感覺像是被裹束著。
2. 這個公司的發展受到了法律的裹束。
3. 學生們對于過于嚴格的學校規定感到裹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結合成語的含義和起源來記憶。想象一個被繩子或布條裹住的人,無法自由行動,感到束縛和限制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裹束相關的成語,如“束手無策”(shù shǒu wú cè)表示無法解決問題、無計可施;“束縛自己”(shù fù zì jǐ)表示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動或發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學校的規定太多了,有時候感覺被裹束著。
2. 初中生:社交媒體的使用受到了很多限制,我感覺自己被裹束住了。
3. 高中生:學校的學習壓力和各種規定讓我感到裹束,無法自由發展。
4. 大學生:家長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感到自己被裹束得無法自由決策。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