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詟諛立懦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dú lì n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言談恭謙而行事膽怯、懦弱,形容虛偽而無勇氣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詟諛立懦的“詟諛”意為阿諛奉承,指對他人言談恭謙、奉承巴結;“立懦”意為立場膽怯,指行事膽怯、懦弱。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虛偽而無勇氣,只會說好聽的話,卻不敢做出真正的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那些只會奉承他人,卻缺乏勇氣和行動力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說好聽話,卻不敢真正做出貢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魯國的大夫管仲和孔子一起去見齊國的君主。管仲在見到君主時,一直阿諛奉承,言辭恭維。而孔子則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肯隨波逐流。后來,管仲因為自己的奉承而被齊國君主重用,而孔子則因為堅守原則而受到贊賞。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詟諛立懦”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詞組成,前半部分是“詟諛”,后半部分是“立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詟諛立懦,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2. 這個人只會說好聽的話,卻從不敢為自己的觀點爭取,真是詟諛立懦的典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每個字拆分開來記憶,然后通過反義詞來幫助記憶。例如,“詟諛”可以拆分為“言談恭謙”;“立懦”可以拆分為“行事膽怯”。通過記憶每個字的意義,并注意其反義詞的意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虛偽和勇氣相關的成語,如“偽善”,“勇往直前”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詟諛立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詟諛立懦的人,老師夸獎他他就高興壞了。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總是詟諛立懦,大家都覺得他很虛偽。
3. 高中生:我們班的班長是個詟諛立懦的人,一直說好聽的話卻從不敢為我們爭取權益。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詟諛立懦”這個成語。記住,做一個真實堅定的人比虛偽懦弱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