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門
成語(Idiom):板門
發音(Pronunciation):bǎn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胸狹窄,不開闊,不通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板門比喻思想狹隘,不開放,不接受新鮮事物,不與人交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思想保守,不開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板門”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但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末清初的小說《西游記》中。其中,孫悟空在花果山被觀音菩薩收服后,被封為齊天大圣,但他卻不滿足于這個封號,想要得到更高的地位。于是,他闖入了玉帝的宴會,但被天兵天將阻攔在了“板門”之外。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孫悟空的思想狹隘,不開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板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新觀念總是持懷疑態度,真是個板門。
2. 這個人思想保守,完全是個板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板門”這個詞語的發音來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一扇木門前,門上貼著一塊木板,象征著他的思想狹窄,不開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等,可以幫助擴大詞匯量和理解相關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來不肯嘗試新的游戲,真是個板門。
2. 初中生:她對異國文化毫無興趣,思想真是板門。
3. 高中生:他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看法一成不變,真是個板門。
4. 大學生:我覺得要拓寬自己的視野,不能成為一個板門。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