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訕
基本解釋
謂下對上的毀謗。 唐 白居易 《得景為錄事參軍刺史有違法事判》:“雖舉違犯上,虧敬長之小心,而陳奉盡忠,得事君之大節,既非下訕,難抑上聞。”
成語(Idiom):下訕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s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下訕是指說話時嘴角下垂,露出不悅或不滿的表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訕是由“下”和“訕”兩個字組成的。下指嘴角向下垂,訕表示不悅或不滿的表情。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表達不滿或不悅時的面部表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訕常用于形容人們在不滿或不悅的情況下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于某事或某人的不滿或不悅之情,并且通常帶有一定的諷刺或嘲笑的意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戎傳》中,故事發生在晉代。當時,王戎擔任官職,但他很不滿意自己的待遇,因此在公眾場合時,他常常故意嘴角下垂,露出不悅的表情。這個行為被人們注意到,并形成了下訕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訕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臉上的表情立刻下訕了下來。
2. 她對老板的決定感到很不滿意,臉上下訕的表情讓人看了心里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下訕的表情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不滿或不悅的表情時,嘴角下垂的樣子,這就是下訕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情緒表達相關的成語,例如“面如土色”、“憤怒沖天”等,可以幫助拓展詞匯量和提高對于語言表達的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臉上下訕的表情讓我覺得他不高興。
2. 初中生:當老師批評他時,他的臉上下訕的表情讓大家覺得他很生氣。
3. 高中生:考試成績不理想,他的臉上下訕的表情充滿了失望和沮喪。
4. 大學生:聽到這個消息,他臉上的表情立刻下訕了下來,似乎對這個決定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