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籭
成語(Idiom):簸籭(bǒ luó)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ǒ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簸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簸指簸揚,籭指竹簍。簸揚是用竹篾等制成的工具,用于把谷物的雜質(zhì)、糠秕等抖出來。這個動作粗魯、無禮,因此簸籭成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粗魯、無禮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簸籭常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文明、不得體,特別是對待長輩或他人缺乏尊重的行為??梢杂糜谂u他人的粗魯行為,或者自我警醒自己要注意禮貌待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簸籭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據(jù)說,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有一個人叫簸揚子,他在簸揚的時候總是粗魯無禮,對待別人也不尊重。因此,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形容粗魯無禮的行為舉止,形成了簸籭這個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篾(竹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說話總是不客氣,真是簸籭不懂禮貌。
2. 她的行為舉止太簸籭了,完全沒有教養(yǎng)。
3. 作為一名公務(wù)員,他的言行舉止應(yīng)該莊重得體,而不是簸籭無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簸揚時的動作,把谷物的雜質(zhì)抖出來,形象地表示粗魯無禮的行為。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用簸揚把自己的禮貌抖掉,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魯莽、粗魯、無禮等,來豐富對簸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行為太簸籭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她對同學(xué)說話總是很簸籭,大家都不喜歡她。
3. 高中生:作為學(xué)生干部,他的言行舉止應(yīng)該遵循社會公德,不能簸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