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巫
成語(Idiom):暴巫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邪惡的巫師或巫婆,也可比喻邪惡的人或壞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暴巫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暴和巫。暴意味著邪惡、兇暴;巫指的是巫師或巫婆。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邪惡的巫師或巫婆的形象,也可以用來形容邪惡的人或壞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那些行為惡劣或有害的人。它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行為或言論,表達對其不滿或警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暴巫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其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公子重耳因為父親被殺,被迫流亡他鄉。在途中,他遇到了一個巫師,巫師告訴他,只要他捧著巫師的頭骨,就能獲得勝利。于是,重耳將巫師的頭骨帶回晉國,并成功奪取了政權。這個故事中的巫師被描繪為邪惡的角色,暴巫一詞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暴巫,經常欺負弱小的人。
2. 這個公司的老板就是個暴巫,經常對員工進行虐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暴巫”與邪惡巫師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化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邪惡的巫師在暴風雨中施展惡法,從而記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巫術的歷史和文化,以及巫師在傳統文化中的角色和形象。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巫師相關的成語,例如“巫山不是云”、“巫山神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就像一個暴巫,偷了我們的零食。
2. 初中生:他的行為像一個暴巫,經常欺負同學。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就是個暴巫,濫用職權。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是個暴巫,對員工進行虐待。
5. 成年人:那個罪犯就是個暴巫,犯下了許多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