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詁
基本解釋
肯定確切的解詁。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華》:“《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 清 沉德潛 《<古詩源>例言》:“《詩》之為用甚廣。 范宣 討貳,愛賦《摽梅》;宗國無鳩,乃歌《圻父》。斷章取義,原無達詁也。”
成語(Idiom):達詁(dá gū)
發音(Pronunciation):dá g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達到事物的真正含義,理解事物的實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達詁是由“達”和“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達”指達到、理解的意思,“詁”指解釋、詮釋的意思。達詁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深入思考和理解,達到對事物真正含義的理解,揭示事物的實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達詁一詞常用于描述對文學、藝術作品或者某種觀念、理論的深入解讀和理解。也可用于形容對復雜問題或困難情況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達詁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于描述古代文人的解說和注解。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成語,用于形容對事物深入理解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達詁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達”和賓語“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本書的達詁非常透徹,讓人受益匪淺。
2. 這位教授的學識淵博,能夠對復雜的問題進行達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達”理解為“達到、理解”,將“詁”理解為“解釋、詮釋”,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文人的注解和解說的相關知識,可以進一步理解達詁的含義和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達詁知識的真正含義。
2. 初中生:老師講解的課程,讓我能夠達詁其中的道理。
3. 高中生:通過閱讀名著,我不斷提高自己的達詁能力。
4. 大學生:寫論文需要對文獻進行深入達詁。
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需要運用達詁的思維方式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