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會
基本解釋
(1).舊時 廬山 行香的群眾集會。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七日,往 廬山 ……是日,車馬及徒行者憧憧不絶,云上觀,蓋往 太平宮 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謂之白蓮會。”
(2).白蓮教的別名。《明史·韓林兒傳》:“ 韓林兒 ……其先世以白蓮會燒香惑眾。”參見“ 白蓮教 ”。
成語(Idiom):白蓮會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ián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偽裝善良的人或團體,實際上卻從事不正當活動或推行邪惡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蓮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反封建反壓迫的群眾組織。在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由于社會矛盾激化,許多農民和下層人民受到封建統治的壓迫,他們組織起來反抗統治者。然而,在清朝時期,白蓮會逐漸蛻變成為一個以邪教色彩為主的組織,進行反動活動和煽動。因此,“白蓮會”成為了指偽裝善良的人或團體,實際上卻從事不正當活動或推行邪惡思想的代名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形容那些表面上裝模作樣、偽善善良、實際上從事不正當活動或推行邪惡思想的人或團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蓮會真正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當時農民受到封建統治的壓迫,他們組織起來反抗。然而,在清朝時期,白蓮會逐漸蛻變成為一個以邪教色彩為主的組織,進行反動活動和煽動。因此,“白蓮會”成為了指偽裝善良的人或團體,實際上卻從事不正當活動或推行邪惡思想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蓮會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蓮”表示偽裝善良,而“會”表示團體或組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一副仁義道德的樣子,實際上是個白蓮會。
2. 這個組織打著慈善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個白蓮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白蓮會”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盛開的蓮花,潔白無瑕,代表善良和美好。然而,如果這朵蓮花是虛偽的,實際上卻隱藏著邪惡的本質,就像是一個偽裝善良的人或團體,那么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歷史上其他類似的反封建反壓迫的群眾組織,如太平天國、義和團等,以加深對中國歷史和社會運動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經常欺負別人,就像是一個白蓮會。
2. 初中生: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白蓮會。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宣傳部門打著正義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個白蓮會。
4. 大學生:那個社團標榜自己為慈善組織,但實際上卻是個白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