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鸓
蜚鸓(fēi lèi)
發音:fēi lèi
基本含義:形容人言過其實,夸大其詞。
詳細解釋:蜚鸓一詞由兩個字組成,蜚意為飛揚,鸓意為鳥類。蜚鸓形容人言辭夸張,夸大其詞,像鳥兒飛舞一樣。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夸大事實、夸夸其談,說話不切實際的人。
使用場景:蜚鸓一詞常用于貶義,多用于批評他人言過其實的行為。可以用于諷刺夸大宣傳、虛假夸獎等情況。
故事起源: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政治家,他在秦國擔任重要職務時,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有一次,他對秦王說:“我可以一天之內用一根蜚鳥的羽毛寫下天下所有的字。”秦王聽后大笑,對他說:“你這個蜚鸓!”從此,蜚鸓成為了形容夸大其詞的詞語。
成語結構:蜚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蜚為形容詞,鸓為名詞。
例句:
1. 這個廣告太蜚鸓了,根本不能相信。
2. 他總是蜚鸓自己的能力,但實際上什么都不會。
記憶技巧:可以將蜚鸓理解為“飛鳥”,飛鳥代表夸張、虛假。可以通過想象一個飛舞的鳥兒,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其他形容夸大其詞的成語,如夸夸其談、大言不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他會飛,可是我知道他只是在蜚鸓。
2. 初中生:老師夸獎他是全班最聰明的,但我覺得那只是在蜚鸓。
3. 高中生:政治家在選舉時常常蜚鸓自己的成就,讓人難以相信。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