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責
成語(Idiom):罪責(zuì zé)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罪的行為所承擔的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罪指違法犯罪的行為,責指承擔責任。罪責表示犯罪行為所帶來的責任和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法律、社會、道德等領域,用來強調犯罪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九年》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27年,魯國的公子重耳在楚國被囚禁多年后,終于獲釋回到魯國。他回到魯國后,發現魯國的政治腐敗嚴重,于是決定整頓政風。他首先將貪污受賄的官員都處以死刑,以此來警示其他人。此后,魯國的政治風氣得到了改善,人民對公子重耳的嚴懲貪污的做法非常贊賞。于是,人們用“罪責”來形容犯罪行為必須承擔的責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下的罪責不可饒恕。
2.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應該明白自己的罪責。
3. 犯罪行為必須承擔相應的罪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構建故事情節或與實際生活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想象一個人犯下了嚴重的罪行,他被法律追究責任,最終承擔了相應的罪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罪魁禍首”、“罪不容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他應該為自己的罪責感到羞愧。
2. 初中生:在法庭上,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死刑,為了給受害者家屬一個公正的交代,他必須承擔自己的罪責。
3. 高中生:社會上有很多違法犯罪的行為,這些人應該為自己的罪責付出代價。
4. 大學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遵守法律,不要輕易犯下罪行,以免承擔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