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驥之蠅
基本解釋
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元 許衡 《上憲使劉約齋啟》:“譬為山,方覆一簣而進,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為託驥之蠅,遂作喪家之犬。”參見“ 託驥 ”。
成語(Idiom):讬驥之蠅 (tuō jì zhī yíng)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jì zhī y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小人對大人的無禮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讬,指附著;驥,指千里馬;蠅,指蒼蠅。成語意為小人附著在千里馬身上的蒼蠅,比喻小人對有才德的人進行無禮的行為,玷污了大人物的名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小人對有才德的人進行無禮的行為,或者形容小人對偉大事業進行干擾破壞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來源于《后漢書·班彪傳》中的故事。據說班彪是漢朝末年的一位學者,他的才華和品德備受贊賞。有一次,班彪在路上騎著千里馬,突然一只蒼蠅飛到馬上,班彪不敢驅趕,怕傷害到馬匹,于是任由蒼蠅在馬上亂飛。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比喻小人對有才德的人的無禮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讬驥之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讬驥之蠅,總是在大人物面前說些讓人難堪的話。
2. 這些小人行為就像是讬驥之蠅,不會對偉大事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讬驥之蠅”理解為小人附著在千里馬身上的蒼蠅,形象生動。可以通過想象一匹高貴的千里馬被一只蒼蠅纏繞的情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螢火之光”、“畫餅充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讬驥之蠅,總是在老師面前耍小聰明。
2. 初中生:這個人就像是讬驥之蠅,總是在領導面前說些讓人不舒服的話。
3. 高中生:那個政客就是一個讬驥之蠅,總是在大人物身邊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