帑銀
成語(Idiom):帑銀
發音(Pronunciation):tǎng y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財政收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帑銀是由“帑”和“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帑指的是古代國家的財政收入,銀則代表貨幣。帑銀一詞用來形容國家的財政收入豐富或者是指國庫中的財富。這個成語強調了財政收入的重要性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帑銀一詞常常用于政治、經濟或者財務領域的討論中,特別是對于國家財政狀況的評價和分析。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或組織擁有豐富的財富和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帑銀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徐光傳》中的一段故事中。據說晉朝的徐光曾經任職于太府,他在任職期間,通過精打細算,節約開支,使得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因此,徐光被贊譽為“帑銀之臣”,成為了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帑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帑銀充裕,可以用于發展教育和醫療事業。
2. 由于貪污腐敗,國家的帑銀流失嚴重,導致經濟陷入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將“帑”字聯想成國家的國庫,而“銀”字則代表財富。這樣,通過聯想“國家的國庫中的財富”來記憶帑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財政制度和國家財政收入的知識,以及其他與財政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國家的帑銀可以用來修建學校和圖書館。
2. 初中生:國家的帑銀應該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財政管理,提高帑銀的使用效益。
4. 大學生:帑銀的分配應該更加公平和透明,以促進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