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膳
成語(Idiom):毀膳 (huǐ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huǐ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飲食不當而損害健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毀膳指食物被糟蹋、浪費,也可指飲食不當導致身體受損。此成語形容對待飲食不重視或不合理的行為,提醒人們要珍惜食物,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毀膳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浪費食物或者不注意飲食健康的行為。也可以用在教育場景中,教育孩子要珍惜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毀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當時齊國的公子糾在齊景公舉辦的宴會上不停地吃喝,齊景公見狀就對他說:“吾聞食不厭精,膳不厭細。”意思是說吃飯不要貪多,要注重食物的品質。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毀膳”,用來形容飲食不當,浪費食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毀”表示糟蹋,第二個字“膳”表示飯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飯店的菜品太美味了,不吃真是毀膳。
2. 孩子們不愛吃菜,經常毀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毀膳”與浪費食物的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也可以將“毀”與糟蹋、破壞聯系起來,將“膳”與飯食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相關的成語和俗語,如“不吃糠咽菜蔬”、“舌尖上的浪費”等。同時,也可以深入學習中國的飲食文化,了解如何合理搭配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告訴我不要毀膳,要吃完飯才能吃零食。
2. 初中生:我們學校開展了節約糧食的活動,希望大家不要毀膳。
3. 高中生:考試期間要注意飲食均衡,不要因為熬夜而毀膳。